身體不舒服,不愿去大醫院排隊打擠,卻又想在社區醫院也能夠有豐富經驗的專家為其診斷,這確實讓不少患者感到矛盾。明年,這個愿望就可以實現了!記者從重慶市衛生信息中心了解到,該中心和阿里合作正在開發AI臨床輔診系統預計將于明年下半年開始在我市1400多家基層醫院使用。它相當于配備一個全職“電子專家”來輔助醫生,讓診斷更準確和全面。
AI臨床復診系統只是我市“智慧醫療”的一個縮影,。重慶市衛生計生委印發《“智慧醫療”優先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實現三級醫院“智慧醫院”示范建設全覆蓋,所有二級以上醫院開展遠程醫療服務,逐步構建標準規范、智能精準、開放共享、公平高效的智慧醫療和健康信息服務體系。
大數據支撐三甲專家給基層醫生當“助手”
2015年,重慶市公布《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實施意見》,首批選擇50個病種試點分級診療,引導群眾在基層首診,力爭到2020年初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進一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實際上,許多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首診仍然會選擇去二級以上大醫院就診,因為有經驗的醫生更多還是集中在這些醫院,對病情的判斷和處置會更合理。“病源少,經驗自然會缺乏;經驗缺乏,對病情判斷越容易出現偏差,病源會更少,這相當于讓基層醫院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市衛生信息中心有關負責人說,開發AI臨床輔診系統的出發點就基于此,希望能將大醫院資深專家教授的經驗系統總結,為基層醫生提供參考。
AI臨床輔診系統是由我市衛健委和阿里合作打造,它集中了了全我市公立醫療機構的電子病歷檔案,將不同病種的臨床表現、患者體征、診斷方法和處理意見等歸納整理,全部標記在系統中,平均每個病種系統資料將由萬份同病種病歷組成。當基層醫療機構醫生診斷病情時,輸入患者體征、檢查報告等相關資料后,AI臨床輔診系統就會自動對其病情進行技術分析,并給予治療建議。醫生可以根據相關信息,再結合患者臨床表現,綜合判斷病情并進行處方。
“其實這就相當于給基層醫生配了一名三甲醫院專家當‘助手’!”市衛生信息中心有關負責人舉例,比如一名自述腹痛患者,他來到社區醫院就診,當時他存在“右下腹疼痛、發熱、肌緊張、血相高”等情況。這時醫生可能懷疑他患有闌尾炎,但如何進一步證實呢?在醫生書寫電子病歷時,計算機系統會隨機把和該患者病癥相關的疾病列出來,例如有90%的闌尾炎患者會出現右下腹疼痛,而“發熱、肌緊張、血相高”等也是闌尾炎最容易出現的特征。在病歷書寫過程,AI臨床輔診系統會不斷跳出“高度警惕闌尾炎”等提醒,同時還提出下一步建議。這樣,醫生就可以初步判斷該患者的病情,可能會立即轉上級醫院做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明年下半年啟用數據采集2年內完成
該負責人介紹,以上種種,全部都是建立在我市衛生信息中心對電子病歷采集的基礎上。2017年在醫改的推動下,市衛生信息中心開始對全市1400多家基層醫療機構和200多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的電子病歷進行采集,并人工將這些原始病歷、手術記錄等進行標注成計算機可以自動識別的語言進行整理歸納,然后計算出患病概率,輔助基層醫生處理病情。
目前,我市1400多家基層醫療機構包括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數據已全部接入醫改平臺。全市2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中,只有重醫附二院、腫瘤醫院、重醫兒童醫院、重醫大學城醫院等15家醫院的云數據已采集。“因為之前我市二級以上醫院本身有自己的數據平臺,所以整理起來有一定難度!”市衛生信息中心有關負責人說,因為對于藥占比、均次門診、住院費等數據,對部分醫院來說還是比較敏感。另外,這些二級以上醫院數據的記錄格式、單位符號等都有差異,所以必須統一標準之后才能納入計算機生成AI臨床輔診系統需要的數據源。
據悉,AI臨床輔診系統預計明年下半年在我市基層醫療機構開始應用,而信息采集工作則需要2年時間才能完成。
我市智慧醫療駛上信息化“高速路”
重慶市衛生計生委印發《“智慧醫療”優先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實現三級醫院“智慧醫院”示范建設全覆蓋,所有二級以上醫院開展遠程醫療服務,逐步構建標準規范、智能精準、開放共享、公平高效的智慧醫療和健康信息服務體系。今年,重慶將試點建設10家醫院,2019年全面推開建設15家,2020年繼續建設15家。
我市積極推進醫院信息化與區域信息化協調發展,已建成市級平臺和39個區縣平臺,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業務系統覆蓋到社區,全市95%以上的基層醫療機構的數據信息可上傳至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所有區縣專網整改基本完成,基礎環境設施搭建完成,信息化的“高速路”已經修通,智慧醫療的“直通車”正奔跑在快車道上。
市信息衛生中心正在開發電子健康卡APP,明年下半年爭取打通全部醫院渠道,今后去醫院看病只需打開手機上的該APP即實現成掛號、檢查、繳費、查看報告、查詢健康檔案、獻血信息、預防接種信息等多種功能。該卡還將支持跨區域、跨醫院掛號就診,替代醫院的就診卡、獻血本、預防接種本等,實現多卡合一、多本合一。肖兵表示,該健康卡還將和社保聯網,爭取做到線上實時醫保支付。
我市還將建設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數據庫體系,構建全市統一的衛生計生機構、人員、設備和藥品等基礎資源數據庫。下一步,我市將充分依托電子政務外網和統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時獲取醫保數據、公共衛生、醫藥供應、物聯網、互聯網醫療等數據,實現集成共享和業務協同,推動醫療健康數據在平臺集聚,業務事項在平臺辦理。
文章轉載自東方財富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作者或來源機構不同意本站轉載采用,請通知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