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銷售適合長期做嗎?電話銷售辭職不要后悔
銷售中的一句俗語是:我可能不適合銷售。
這句話經常出現在銷售的開始,或者是最低點。
用心的咨詢,換來的是客戶不需要一句話;
答應簽約的客戶突然改變了主意。
我已經非常努力地工作了,但仍然沒有得到主管的認可。
忙了一個月,還是沒有達到標準。
......
每到這個時候,人就會產生一個想法:我能力不足,不適合做銷售。
不得不說,在銷售初期,前半句的自我認知是正確的,但能力不足并不意味這你就不適合做銷售。
周鴻祎在創辦3721時,有一次開會后囑咐傅盛一定要做好會議記錄。
周鴻祎天馬行空地講了好久,傅盛不僅把內容全記了下來,還仔細研究每段話之間有什么聯系,如何串起來。
第二天一早,周鴻祎辦公桌上就放了一份非常整潔漂亮的會議記錄。
傅盛還把所有的口語化的語言變成有重點、有摘要的書面語。
幾小時的會議,內容清清楚楚展現在了三五張紙上。
從那以后,周鴻祎所有的會議記錄都是傅盛來做。
那么問題來了,你認為傅盛這個行為背后是“態度驅動,還是能力驅動”?
我認為這實質上是態度問題。
甚至可以說,80%的能力問題,實質上都是態度問題。
01
有態度的人懂得跟自己較勁
做個有心人
人這一輩子能夠走到什么高度,不是最后一刻決定的,而是你平時的一舉一動決定的。
你是不是能夠精益求精的解決問題?
遇到瓶頸時有沒有積極的學習和訓練自己?
......
面對這些作出的選擇不同,其結果也是不同的。
真正能給人帶去長久影響的,往往不是有錢人、有權人,而是有心人。
古典老師曾經分享過一個羅振宇“有心”的故事。
羅振宇之前的文章內容大都是自己制作的,他既要自己寫內容、錄內容、發內容,還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故事和道理講得跌宕起伏。
后來古典親身經歷了這個流程,羅胖先把文案寫成一篇word稿件,反復打磨每個細節,直到刪減到320個字符,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然后會用無比精準的每分鐘320字語速錄完,在第二天早上自己發出去。
看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說:“真的有必要嗎?”
我也有同樣的疑問:有必要嗎?每件事都這樣做效率得多低呀!
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態度對我們的工作來說確實重要,與自己較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你是在攻克己身,自我管理。
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跟自己較勁。如果非要說還有什么更難,那就是十年如一日的跟自己較勁。
人若不謙卑自己,就很難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有限,也就不會跟自己較勁;更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有所突破和成長。
02
有態度的人看重自己的不滿
我怎么才可以做得更好?
有人曾經問畫家尤勇:你從小就學畫,是不是因為特別喜歡畫畫?
尤勇回答說自己之所以不斷鉆研這一行,不斷的去學習、訓練自己,是因為對現狀的不滿意。
很多時候,我們能在一件事上不斷的鉆研下去,大都是因為自己覺得已經很努力了,卻依然無法得出一個自己滿意的答案。譬如:
想解出一道數學題;
想成交一位客戶;
想給自己化一個精致的妝容;
......
真正有態度的人,內心都有一個很清晰的標準,并要求自己不要輕易的妥協。
然后在標準和現狀的對比中,不斷的去思考:
我有哪里做的不好?
我有哪里能做的更好?
我該如何精進才能解決問題?
……
真正有態度的人,要尊重自己的內心深處的標準。
前段時間,在跟一位帶電話銷售團隊的朋友溝通時,發現一個現象:
她在帶電話銷售團隊時,發現“很多非常勤奮的員工業績很差。”
有些人每天甚至可以打上百個電話,但是成單率仍然非常低。
后來她仔細調查了一下這些非常勤奮但是業績不好的員工:“你有沒有思考過,為什么你這么勤奮但是業績不好?”
員工回復說:“我把主管給我的話術背了個滾瓜爛熟,每次打電話時都說這套話術,但是有的客戶態度很差,還沒等說完就把電話掛掉了,所以我成單率不高。”
言下之意,要么是主管給的話術有問題,要么是選出的客戶有問題,唯一沒問題的就是自己。
朋友驚奇的發現,這些看起來非常勤奮的員工實際上,
在用行動上的勤奮,來掩蓋自己思維上的懶惰。
他們寧可每天打電話打到嗓子冒煙,也不愿意總結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
他們可以忍受自己長期的業績低迷,低估自己選擇的力量,放棄內心深處對標準的要求,對自己的工作成果毫無不滿,隨波逐流,自己感動自己。
03
有態度的人都知道
“最好”永遠是“更好”的敵人
前一段時間有個讀者說自己很痛苦:
我列了自己16個缺點,想爭取一年內把這些缺點都改完,但是我總是堅持不下去,你說我是不是沒救了?
我說:按照這種方法,你確實沒救了。
因為任何自我精進都是一點一滴達成的,而不是一步到位達成的,期待“最好”,你就永遠沒辦法達到“更好”。
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2002年,知名計算機專家吳軍老師,到谷歌從事搜索引擎反作弊的研究。
當時很多網站為了提高自己在搜索中的權重,提升排名,就在自己的網站上添加了很多不相干的關鍵詞。
從事技術出身的吳軍老師非常反感這種作弊行為,他認為這種作弊行為會毀了互聯網,恨不得把這些作弊的人全都抓到。
但是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于是吳老師決定在現有條件下,能抓多少是多少。
他們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抓到了46%的作弊者。
你可能會問,那剩下的一半呢?別著急,他們團隊又用了一年的時間,抓住了剩下的一半作弊者。
吳軍老師說: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想要抓住所有的作弊者,團隊的技術能力根本實現不了,大家必然會陷入無盡的扯皮當中,團隊也必然會屢屢受挫,“最好”的目標就永遠不能達成。
現實中的任意兩點之間未必都是直線,很多時候你要走一條曲曲折折的漸進路線,不斷迭代才能走到終點。
所以真正有態度的人,會努力的從一個小的問題著手,漸進式的迭代,他堅信走好了這一步,才有可能走好下一步。
銷售工作中,不管是制定業績目標還是咨詢客戶,都要有這個態度。
福建智創良品科技,全國專業的電銷方案解決商,我們的百應智能電話機器人自動撥打,智能溝通,自動記錄,自動分類,自動分析,電銷輔助,用AI助力企業成長。免費試用歡迎咨詢微信:
1865099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