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法國巴黎大區工商會法中交流委員會和法國中國工商會聯合主辦的“智薈中歐2018中法投資對話”于巴黎成功舉辦。來自中法兩國的政府高層、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代表共同探討了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商業變革之路,積極開拓學界、商界和政府之間的“跨界”合作。論壇吸引了300余名中法企業高層代表,以及來自中歐“卓越品牌”游學團的校友代表,共話人工智能時代的中法投資新機遇。作為中歐成功合作的典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一直致力于為中國與歐洲搭建經濟、文化、人才交流發展的橋梁。自2016年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洲論壇已經三次走進法國,旨在助力中法雙方發揮人工智能領域的互補優勢,為鋪就中法“數字絲綢之路”貢獻智慧與力量。
此次中法投資對話正值貿易戰持續進行的背景下,然而中歐經濟界始終保持穩定積極的交往,中法、中歐的雙向投資保持良好狀態。以銀聯集團為例,銀聯國際有限公司歐洲分公司副總經理楊聲亮指出,銀聯早期針對境外的中國客戶,隨著業務發展,如今銀聯集團在法國已有20萬家商戶受理銀聯卡,銀聯在全球近50個國家發出超過1億張卡,服務對象也從中國人發展為更多的國家和地區。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丁遠教授指出,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正在發生改變,中國應當更新現有的經濟視角,走出單一的貿易角度,認識到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定位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他指出,中國正在從貿易大國走向投資大國,這不僅對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意義重大,也深刻影響了進入中國的外國企業,這些外國企業不再僅僅將中國作為其供應鏈中的一環,而是一個成型的市場,這就導致外國企業對中國投資和營銷環境的要求更為嚴格。
中法經貿關系發展的“新支點”
在此次投資對話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丁遠教授表示,作為主辦方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剛剛在英國《金融時報》ExecutiveMBA課程排行榜中被列為第五名,也是前五名中唯一的獨立辦學項目,中法投資對話就是學院在中法經濟交流中的又一次積極實踐。法國中國工商會副會長及華為法國分公司總經理施偉亮在致辭中表示,中法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方面的發展都走在世界前列,人工智能將成為中法合作的新契機。
巴黎大區政府企業部主席弗蘭克·馬爾根(FrankMargain)表示,巴黎大區位于歐洲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是僅次于東京和北京的500強公司總部的第三大集中地,中國可將法國視為工業創新與解決方案的主要合作伙伴,以及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戶與開展研究的理想中心。他也強調,巴黎大區政府長期致力于促進企業在巴黎大區的創新和發展,非常很樂意為中國企業在法發展提供專業的市場知識和網絡支持,幫助他們建立商務和技術合作伙伴關系,為其營銷戰略設計和實施提供有效建議。
中國駐法使館經商處公使銜參贊高元元在歡迎致辭中表示,中法兩國領導人都非常重視人工智能發展,在今年年初馬克龍總統首次正式訪華期間,中法兩國高層就曾明確將人工智能列為未來中法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高元元強調,中法人工智能合作擁有很強的互補性,雙方通過優勢互補和精誠合作,中法人工智能各領域合作將成為中法經貿關系發展中的“新起點”、“新支點”、“新亮點”。
中法人工智能領域優勢互補
法國國民議會議員、數學家、法國總統人工智能問題顧問塞德里克·維拉尼(CédricVillani)在對話中指出,法國的數學人才和數學研究能力已得到世界公認,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也位居前列,他特別呼吁政府部門應該建立人工智能跨部門研究的網絡,讓算法專家與行業專家開展密切合作,促使AI行業的發展和應用。
京東集團法國公司總經理弗洛朗·蔻洛(FlorentCourau)表示,人工智能在預測性物流、現代制造業等領域擁有眾多機會,通過算法介入和大數據的支撐開展物流預測性管理,提升生產和管理效率。他表示,京東已經開始運用AI技術,對商品的上千條評論開展用戶需求性分析,并以此指導產品研發設計。
阿里云國際公司法國、南歐及以色列負責人劉群凱先生表示,AI技術的核心不是算法技術,而是人類的大腦。他希望中法可以匯聚智力,幫助法國創立更多大型的數字企業。道達爾能源投資公司總裁吉里什·納德卡爾尼(GirishNadkarni)先生則表示,法國不應該只為全世界提供最好的科學家,而應該建立自己在這個領域的領先者的地位,他強調AI研發需要從下至上,應該企業入手,才能有源頭活水。
中法人工智能聚焦大健康產業
巴黎政治大學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成員大衛·格魯森(DavidGruson)致力于推動醫療保健領域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積極監管。他強調,智慧醫療領域的競爭與合作非常重要,如何平衡該領域信息公開性和隱私保護問題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慮的問題。他指出,在醫療領域,尤其需要對數據的安全性與敏感性加以界定,避免人工智能濫用數據,中法兩國要在智慧醫療合作行業建立規范和道德的雙重約束。
專注糖尿病患者數字化生命健康智能管理的碳云智能創始人王俊,則圍繞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大健康產業、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道德倫理和隱私保護問題開展交流。王俊指出,公眾普遍對基因學和生物科技發展方面還存在認知隔閡,如何通過公眾易于接受的方式向他們普及科技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國際智庫前瞻性與戰略性研究中心電子健康俱樂部創始人兼主席帕特里斯克里斯托菲尼(PatriceCristofini)則強調,健康領域的國際合作并不受全球貿易戰環境的影響,反而會促進彼此的合作,而全球的大健康產業正在走入人工智能的新階段,因此更需要加強這一領域的交流合作。
巴黎大區工商會代理主席讓-克羅德·卡爾佩勒(Jean-ClaudeKarpeles)指出,本屆中法投資對話實現了三重目標,不僅促使中法雙方更好了解彼此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戰略,還展望了中法之間經濟合作的新機遇,更有利于促成雙方在AI方面的技術協同應用。他指出,中國經濟目前已全面覺醒,目標是在2030年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者,而法國在AI領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包括法國在數學、人類行為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高教優勢,中法合作的基礎因此已廣泛建立。
10月24日,“智薈中歐2018第四屆歐洲論壇”還將登陸蘇黎世,聚焦“智慧醫療重塑未來中瑞健康產業”的話題。屆時,來自中瑞兩國醫療企業、醫院、科研與投資等各領域的領軍人物將進行深度互動,探討中瑞醫療健康產業創新合作的前景。